點解一到農曆新年就抑鬱?
該從何說起呢?由小到大,我都不是慶祝大時大節的愛好者,聖誕的感覺還好,不過是鬼佬新年,畢竟身處香港,沒有中國人家族那種必須要和親戚聚會慶祝那種壓力,但農曆新年簡直是惡夢。
很大逆不道的說一句,我從小就不明白為什麼每年特定時候要出席聚會,和一班平時根本沒有聯繫的親戚朋友吃飯。時至今日,也許因為和我同代的90後和00後的朋友都長大了吧,或許他們和我一樣有這種疑惑,坊間出現了一個詞語形容這個現象,把和這些親戚朋友的約會,包括開年飯團拜等等,統稱為「答問大會」。這個形容很傳神。而我從小到大,都是那種每事問「為什麼?」的那種人,無論一件事怎樣被視為理所當然也好,我心裏總會暗暗質問:這件事有什麼存在價值?
你說我包拗頸也好,我從小是一個做每件事都需要一個踏實的「why」的人。任身邊的人怎樣規勸,我心裏如果找不出一個合理的原因justify我為何要做一件事,我是不會覺得一件事是值得做的。
懷疑這種聚會的存在價值,不僅僅是因為我不明白為什麼一班和我平時毫無來往的人要關心我的學業成績怎樣、今年比去年有沒有賺多、有沒有拖拍、什麼時候結婚生子。
逼著要送禮回禮、濫情的講祝賀說話,要帶男女朋友回家給長輩認識這些壓力來源,也就姑且撇開不說了。
我慢慢發現,我抑鬱、我不安,是因為那種非理性的歡樂氣氛。
最近看了一本書,開始令我明白為什麼大時大節令我思考人生、不安和抑鬱,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Greene,書名是〈The Laws of Human Nature〉。
書裏面其中一點提到,人是極度不理性的動物,其中一個經典例子是,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購物者,我們會考慮到一件物品的價錢和他的競爭者的價錢,作出理性比較和分析後,才作出購買的決定的。事實上,研究人員出發現,我們購買一件物品的決定,根本不是經過理性比較後做的,而是根據這件物品放在哪裏、廣告賣得怎樣、物品周圍有什麼東西、物品在什麼時候出現在我們眼前等陣不理性因素做的。
和這相關的一點是,人類不單是非常不理性的動物,人類更是極度容易受到身邊的人的情緒所感染、極度感情用事的動物。Emotions are contagious. 身邊的人快樂會令我們快樂;身邊的人不快樂,我們也就會不快樂。喜怒哀樂的感染性原來奇高。這一點正正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聖誕新年會感到快樂,沒有什麼事發生,我們也會無端端心情倍覺飄飄然。
不是嗎?你碌一碌Facebook,君不見由藍領到白領,高級知識分子到牛頭角順嫂,全民皆post,分享自己大年初一有什麼活動,祝願「朋友」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其實我見到人人出post,我唔單止唔覺得快樂,我只係覺得驚,The laws of human nature呢本書都有講到呢一點,即使係幾獨立思考嘅人都好,其實佢哋都同樣容易受peer pressure (同儕壓力) 嘅影響。似乎模仿其他人係人類嘅本能。我哋世界好似好文明咁,有教育,有科技,有語言,有科學,但係人嘅本性好似一直都冇變過,好似同其他動物冇乜分別咁,就係咁荒謬、咁冇解,其他人做乜,我哋就做乜,其他人諗乜,我哋就諗乜,其他人感覺點,我哋就感覺點。
或者就係因為咁,大時大節嘅氣氛對大部份人來講或者係歡樂嘅,但係對我來講係反智嘅。有時我會諗,如果我可以人云亦云一啲,唔經大腦咁樣,人哋開心我又開心,唔使諗咁多,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咁樣係咪會好啲呢?
好似又返返去嗰個經典哲學難題(conundrum):你寧願做一隻開心而唔思考嘅豬,定係一個會思考而唔快樂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