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確實存在,學不好責任不全在學生

Tiffany Suen
3 min readApr 7, 2019

--

前幾日資深時事評論員健吾,出過一個post,內文是這樣的:

「我可以話,我小六果陣已讀緊呢啲字。但我父母小學無畢業🎓,咁我搵咩人教?阿姨讀到中五,都唔識。
結果我亂撞,我仲記得小學果個ms. 姜同我阿媽講,話我唔自律,無得救,第時一定無用。果晚阿媽打咗我一晚。
原來我唔識,好似同佢無關咁。
到而家,一有人鬧學生呢樣果樣,我都會提問自己:邊個有責任。你有無份?」

是的,很可悲的是,很多子女做什麼,從父母師長得到的反應,都是blame(責難)。

社會普遍人不會說得出這樣涼薄的話:「窮人之所以窮,就是窮人的錯。」

那難道學生學不好,就是學生的錯麼?

早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講到有研究顯示:學語言的黃金期很早就出現,而且極為短暫,在七歲前結束。

那如果家中父母都不擅溝通,語文水平偏低,又怎知道要把握良機培養呢?

很多人其實天資不差,但就是學不好英文,或許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父母沒有知識和方法培養,而且自小就把英文associate到不快的經歷。

我常常感念我父母給我的教育:我爸是英文老師,還記得上床睡覺前,我們的親子活動就是在一齊讀書,聽書,或在背上用手指輪流寫字,讓對方猜猜我們在寫哪一個字,要不就是玩詞語接龍遊戲:「龍馬精神 — — 神采飛揚 — — 楊聲鼎沸⋯⋯」

學英文與我來說,從小就是愉悅的經歷,甚至是溫暖的親子時間。我生在這樣的家庭,是我的privilege。小時候,聽到人說:「你爸爸是老師,唔怪得你英文咁好啦。」心裡總多少有些不甘,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很努力啊!難道我的努力就應該被抹煞了嗎?

今天的我反過來問自己:我今天小小的學業成就,多少是因為nature(天資),多少是因為nurture(培養)呢?其實我自己也不敢說,因為知道自己起跑線絕對比很多人相比要前很多,所以只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常把學生學不好,歸咎於他們自己,甚至他們天資低,畢竟別人家的經有多難念,你永遠不知道呢!

Ted Talk: 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 | Patricia Kuhl

--

--

Tiffany Suen
Tiffany Suen

Written by Tiffany Suen

來自香港的老師Youtuber,喜歡藝術、寫作和做內容;用了四年把我的YT訂閱增加至超過十五萬,在此分享網路創業、內容行銷和學英文心得,imperfectionist,嘗試吃素和天天寫作。在此下載創建個人品牌精華筆記:https://bit.ly/3aFNY7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