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可以是利君雅 — 這一個月,我見證到公民社會的萌芽

Tiffany Suen
3 min readJul 22, 2019

--

自六月開始,我一直在做一些有的沒的,希望和雨傘運動那時候一樣,能站在市民一方,在我的崗位上盡一點力,但相信和很多朋友一樣,隨着香港局勢惡化,或時好時壞,心情總會隨之而跌宕起伏,有時候,總會覺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心情變得沉重,重重的無力感總是揮之不去。

先後做了幾件事:

  • 籌款購買醫療物資,送到前線
  • 撰寫聯署內容,抗議立法會議員涉嫌煽動元朗黑幫對市民施以恐怖襲擊
  • 收集播放TVB餐廳的名單,安排時間逐間到訪及勸說轉台
  • 在沙田、九龍和港島幾次大遊行裡派發文宣包括建制派商戶資料和法律懶人包等
  • 在書展附近的灣仔天橋勸說行人買書不要到三中商買書

說這麼多,不是要突顯自己做了多少,而是想說,即使做了那麼多,心中的無力感和不安感仍然縈繞不散,日思夜想,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一直覺得,雖然自己暫時做不到勇武的行動,但即使暫時還只是做一個怕死的和理非,也可以在背後幫忙打輿論戰和經濟戰,直接行動,總比圍爐取暖重要得多,所以一直沒有和其他抗爭者有太多接觸和交流,反而常常着自己要沈着氣,把力量集中在行動上,而不是情緒宣洩上。

直至昨晚,因為要探望住在沙田的母親,才到新城市廣場的客戶服務處看看,在那裏聚集的市民在做些什麼呢?向客戶服務處查詢和投訴的高峰期已過,為什麼大批市民仍然流連在附近呢?自己親身過去了解,才發現這些遍地開花的聚會,其實大有用處。

這一個月來,很多人的情緒都陷入巨大的不安中,假若家人和自己政見不同,感覺更是痛苦,這些遍地開花的「聚會」未必有實質的政治作用,但卻是情緒支援的關鍵來源,不但能讓抗爭者知道自己有同路人,並不孤單,也能讓他們透過討論認清未來抗爭的路向。

今晚在新城市,當我行近一班正在討論近日事件的熱心市民,我冒昧的說了一句:可以加入你們,看看你們再談些什麼嗎?

他們溫暖的回應我說:當然可以。

討論中,有些人告訴我他們在討論什麼,我更發現有些人手上更拿着前幾天我在遊行宗派的文宣,當他們發現文宣是我派的,就告訴我文宣可以如何設計得更好;有些人表示很佩服利君雅在記者會上的敢言,然後其他人就告訴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利君雅,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準備一些問題,一些真真正正會令政府官員看人和羞愧的提問,向政府繼續施壓,迫使它們讓步。

我聽到這些,其實頗為感動,香港市民面對的是難以撼動的共產黨政權和國家機器,你可以說他們傻,但他們就是本着良知,天真地挑戰強權。雖然明知道自己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們並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不亢不卑地盡一己之利在保衛自己的尊嚴,有什麼做什麼,不斷進化,抵抗強權。

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份精神,即使在遊行過後,也沒有散去,讓人感動的不只應該是那讓路給救護車先行的紅海,而是大家各散東西回家後,仍然自律地各司其職,不但能做到不割蓆、不譴責、不督灰,更能做到不卸膊,堅持自己香港自己救。抗爭雖然艱辛,但看到有一班我自己同樣傷心的市民,會關心這個地方,出謀獻策,終於感到,自己做的雖然微不足道,但也是值得的。

--

--

Tiffany Suen
Tiffany Suen

Written by Tiffany Suen

來自香港的老師Youtuber,喜歡藝術、寫作和做內容;用了四年把我的YT訂閱增加至超過十五萬,在此分享網路創業、內容行銷和學英文心得,imperfectionist,嘗試吃素和天天寫作。在此下載創建個人品牌精華筆記:https://bit.ly/3aFNY7i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