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好語言,不但要不怕錯,還要主動犯錯

Tiffany Suen
2 min readFeb 13, 2018

--

作為語文教師,除了母語(廣東話)和第二語言(英文),學一個第三語言,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

因爲,學習一門你不熟悉的語言,能令你再次回想起身為語言學習者,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應保持怎樣的學習態度。

日文半桶水的我,今天在hi-native問了這個問題,看完答案之後感覺很「揼心」,因為明明自己也「知道」句子有問題,但就是因為大意沒有發覺錯誤。

還未掌握(master)一個語言,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明明你「知道」正確的講法,狀態不好時還是會出錯。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只會自我安慰說:我只是大意犯錯,其實我懂的。你還會犯大意錯誤,就是證明你還未學滿師,你對這個語言的掌握還需要改進!千萬不可存有得過且過、放過自己的心態。

還有還有,運用語言是學習語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是同時進行的,不要抱有「我先學習完,再運用。」的心態,而且要自己主動製造運用機會。若抱有這種心態,你永遠也不會開始使用語言,因為學習本來就是無涯的。而且,犯錯更是學習的上佳機會。不要將犯錯視為恥辱,而應把犯錯視為以實踐驗證知識而導致的必要之惡。

尤達大師說:「The best teacher, failure is.」(失敗就是最好的老師。)毛澤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這個意思。

在你的知識真正在native speakers面前派上用場前,先要透過犯錯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和誤區,預先除錯,才能在不能出錯的重要場合中自信和得心應手的運用你的語文知識。

--

--

Tiffany Suen
Tiffany Suen

Written by Tiffany Suen

來自香港的老師Youtuber,喜歡藝術、寫作和做內容;用了四年把我的YT訂閱增加至超過十五萬,在此分享網路創業、內容行銷和學英文心得,imperfectionist,嘗試吃素和天天寫作。在此下載創建個人品牌精華筆記:https://bit.ly/3aFNY7i

No responses yet